江陰的昕感科技項目將與區域內上游外延片供應商及下游封測廠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錫山區拉普拉斯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項目致力于成為半導體和光伏的國產高端制造裝備與解決方案商。此外,“無錫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園”“無錫錫山集成電路產業園”“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無錫)產業化基地”“江陰市集成電路產業園”“太湖灣信息技術產業園”等一批特色園區為各區市構建集成電路...
作為國際存儲器芯片巨頭的海力士深耕無錫近20年,在無錫有兩條獨資的12寸生產線,長電科技匠心造芯五十載,已經成長為國內封測領域龍頭企業,其作用亦不可小覷。伴隨著華虹無錫這樣的龍頭企業的穩健成長,產業項目正逐步顯現“磁場效應”。一大批設計企業、設備、材料商正在加快聚集在無錫,無錫的芯片產業鏈正在豐富完善,前景勢不可擋,無錫幾乎每周都有一家關聯公司...
楊守玉的弟子各有建樹,都成一代大家:如周鳳創點彩繡,任嘒嫻創虛實亂針繡。1954年,楊守玉弟子周巽先、任嘒嫻與一批后來的大師一起創辦了蘇州刺繡研究所,這是刺繡史上的第一個專業研創機構,其與多所高校和大批著名美術家合作共創,并匯聚和培養了大量刺繡人才,研發了一批新的工藝,把蘇繡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改革開放以后,一批鎮湖繡娘前往蘇州刺繡研究所學習...
刺繡是擁有*********非遺傳承人最多(8位,含已故)的蘇州非遺項目,說蘇州刺繡是蘇州非遺第一名片毫不為過。蘇州刺繡,簡稱蘇繡,江南水鄉的溫柔雅致,孕育誕生了沿襲2000余年的“蘇繡”。作為文化的載體,蘇繡代表著詩意江南的文化品位:精致柔和、素雅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致。其風骨神韻在隋唐奠定基礎,迨至宋元,特色漸趨形成,明末清初更加醇熟。清代末期,蘇繡...
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工業產值分別是1993年的30倍、70倍和17倍,綜合實力連續18年處于全國百強縣前十,位列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二位,實現了由“江南小城”向“經濟強市”“創新之城”的歷史巨變。今天的太倉,經濟實力加速躍升、產業層級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活力迸發,正以更強的綜合競爭力和城市影響力,勇攀高質量發展新高峰。現代田園...
“長江外貿第一港”“對德合作第一城”與“接軌上海第一站”共同構成了太倉在新時代全力寫好的三篇“文章”。30年來,太倉與時俱進搶抓浦東開發開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機遇,滬太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條高鐵相繼建成,瑞金醫院太倉分院、上海外國語學校等高端項目相繼落戶,嘉閔太線等6條軌道交通交匯于此,彰顯著“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標識。開放包容...